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松 之 音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李叔同故居  

2012-05-04 21:15:38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李叔同故居

弘一法师——李叔同故居(纪念馆)记

 

弘一法师——李叔同18801023日(清光绪六年阴历九月二十)出生在天津三岔河口以东粮店后街陆家竖胡同的一个三合院内,幼名成磎,学名文涛,字叔同。三岁时迁至离旧宅不远的粮店后街60号。

粮店后街60号是一座清朝年间建造的一套由四个四合院组成的大宅院,拥有房屋六十八间,占地一千四百多平米。院内花园游廊环绕,雕梁画柱交辉,室内陈设精致,环境幽雅宜人。为津门名人故居建筑中的一支奇葩。随着时光的流逝,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现已荡然无存。

20071231天津市政府特邀苏州园林设计院设计,调派专业建筑团队,在老粮店后街的原址上开工重建李叔同故居,2008年年底竣工,之后又对故居内部进行了装饰和布置,建立了“弘一法师——李叔同故居纪念馆”,20101018在此成功举办了纪念李叔同诞辰130周年活动,至20111230正式向公众开放参观。

 

李叔同故居 - 松之音 - 松 之 音李叔同故居 - 松之音 - 松 之 音

 

         这两张照片是我在20106月拍下的李叔同故居的外貌景致。修复后的李叔同故居(纪念馆)位于河北区海河东路与滨海路交口西侧,地处三岔河口以东,新意街之北,望海楼门前,古文化街对面。占地四千余米,修建房屋四十八间。故居按照前门朝东,后门朝海河,故居坐北朝南的原则设计,整体建筑保持原故居的风格风貌。扩建了花园,增建了弘一法师纪念亭和雕像,前有“太湖石”山盘木桥,青草碧潭映长亭;后通“进士第”门高台阶,“福”字影壁庭院深。

李叔同故居 - 松之音 - 松 之 音

 

这是大师的纪念亭和雕像,
 

李叔同故居 - 松之音 - 松 之 音

  
这是用太湖石垒的假山,   /“太湖石”山盘木桥

李叔同故居 - 松之音 - 松 之 音

 这是碧水潭旁的长亭,     /青草碧潭映长亭

李叔同故居 - 松之音 - 松 之 音 

    这是前花园进故居的院门,         /“进士第”门高台阶

李叔同故居 - 松之音 - 松 之 音

 

这是故居入口的福字影壁, /“福”字影壁庭院深

 

李叔同故居 - 松之音 - 松 之 音

  

李叔同故居 - 松之音 - 松 之 音

 

李叔同故居 - 松之音 - 松 之 音

 

李叔同故居 - 松之音 - 松 之 音

 

展馆内一件件展品呈现着大师在诗、词、书画、篆刻、音乐、戏剧、文学、佛教等多个领域的卓越成就,一间间展室讲述着李叔同大师“二十文章惊海内”的璀璨一生。“无尽珍奇供世眼,一轮圆月耀天心。”

最受感动的是李叔同创作的歌曲《送别》,天籁之音绕梁回荡,凄美柔婉的旋律犹如大师在述说:

 

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。

晚风佛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。

天之涯,地之角,知交半零落。

一壶浊酒尽余欢,今宵别梦寒。

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。

晚风佛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。

 

我在陶醉优美旋律之余,偶得新词以示缅怀大师,取名:

《故居》

津沽上,海河边,故居换新颜。

人去屋空神常在,大师依安然。

进士第,深庭院,游人敬仰瞻。

问君能有几多人,垂名尘世间。

津沽上,海河边,故居换新颜。

人去屋空神常在,大师依安然。

 

 

注:“无尽奇珍供世眼,一轮圆月耀天心”一句出自赵朴初先生对李叔同大师的评语。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026)| 评论(3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